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,筆者所在汽車工程學院進行了《汽車底盤構造與檢修》課程理實一體的項目化教學改革,從學生的反饋和授課教師的親身體會來看,課程改革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,提升了學生的動手能力,并將職業道德、行業規范置于了學生腦海。理實一體的項目化教學確實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,值得推廣,現將改革實踐過程加以分享。
1 傳統教室向理實一體化教室的改造
“硬件”對理實一體的項目化教學十分重要,這里的“硬件”指的就是教室、實訓設備、工具等,其中理實一體化的教室尤為重要,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,如果沒有一個寬敞的實訓室是無法實現理論與實踐結合學習的。為此,學院對以往傳統的能容納40人只適合理論授課的教室進行了整體改造,打掉間壁墻不會影響主體結構與安全的前提下,將兩間教室改造為一個理實一體化教室(分為學習區和實訓區),共計改造了8 個教室為4 個理實一體化教室,同時配備了六角桌為學習區,將原來實驗室的實訓設備搬到實訓區。
2 課程的整體設計與單元設計
在課程設計上,戴士弘教授的《職教院校整體教改》為我們提供了理論上的指引。根據汽車維修市場以換件維修為主的特點,結合汽車底盤傳動系、行駛系、轉向系、制動系四大組成部分,設計了以實訓基地現有車型為主,知識覆蓋整個課程,技能點涵蓋汽車維修企業常見維修項目的四個大項目,八個子項目。如:更換離合器、大修變速器、補胎、制動系排氣、更換剎車片等,要完成這些項目,讓學生學中做、做中學,就需要把上課時間集中起來,因此我們將《汽車底
盤構造與檢修》這門課程集中在四周內完成,在這四周內只學習這一門課程,這就保證了完成項目或任務的連續性與完整性。而在這四周的時間里,每一個教學任務算一個單元,每個單元里有哪些環節需要結合本校設備、人員等具體條件進行設計。
3 實訓儀器設備的配置
實訓儀器設備也是上述“硬件”的一部分,對于《汽車底盤構造與檢修》這門課程,我們采取的是小班授課的方式,即將原來40人的標準班級平均分成兩個小班,由兩位老師同步授課,在授課過程中又將每個小班分成四個學習小組,在小組間組織學習競賽以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,涉及到技能訓練的設備、工具理想配置應該達到每班(40人)8套。
4 理實一體的項目教學實施步驟
汽車專業培養的對象是未來工作在汽車維修行業的從業者,根據這一點,我們在學習汽車底盤構造的每一個部分時,總是先帶領學生找到該部分在汽車上的安裝位置,它和周圍部分的連接關系,之后讓學生制定如何將此部分從整車上拆下來,進一步研究其工作原理或更細致觀察后續活動的拆解計劃,當然我們會提供給學生該車的維修手冊以便學生制定拆解計劃。當學生拿出可行方案后,老師帶領學生執行拆解方案將該部分拆解。然后對照拆解下來的實物,老師組織學生
利用網絡、書籍等知識傳播的媒介進行功用、類型、原理等資料的收集并將所得資料梳理成體系。在這個單元里針對經常應用的技能,還要組織學生多次訓練。學習過后,我們要將拆下的這部分再裝回到原車原位,也就是組裝。這樣,經歷了一拆一裝鍛煉了動手操作能力,并且親眼見到了所學實物,加深了對知識的記憶及對工作原理的理解,學習效果是顯而易見的。
5 考核方法的改革
課程改革以前,考核側重于理論,用一次考試決定一個學期的學習,經常鬧出考試90 多分的好學生到汽車上找不到離合器的安裝位置的笑話。受到傳統思想的禁錮,在我國藍領的收入和受社會尊重度都遠小于白領,高校的擴招直接影響了職業院校生源,導致職業院校生源的綜合素質有所下降而且參差不齊差距較大。目前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對理論學習興趣不高,對理論考核比較反感,以往考核方法以不能滿足高職教育的發展要求。
對于《汽車底盤構造與檢修》這門課程我們設計了四次考核,即每個大項目結束后都會進行項目考核,項目考核包括理論和實踐操作兩部分,理論部分占40% 采用筆試開卷的方式,考核學生檢索、運用工具解決問題的能力;實踐操作部分占60% 考核本項目常用技能點。項目得分乘以根據該項目在《汽車底盤構造與檢修》這門課程中內容的比例計算出的權重作為zui終成績的一部分,經過四次累加得到的結果是zui終成績的85%,另外15% 是競賽成績,即四個學習小組在四周
的學習過程中的比拼,所有在知識、技能、素質方面表現極優者都可以為自己的團隊帶來加分的機會,反之也會扣分,課程結束時凈勝分zui多一組奪冠,獎勵15 分;第二組亞軍,獎勵10 分,其余兩組只有5 分。多次考試不會因為一次發揮失常影響了總成績,汽車增加技能考核,更加貼近崗位,zui后競賽也培養了團隊精神,很多學習積極性不高的
學生被同組隊友帶動對學習產生了興趣。
經過三輪的課程改革實踐,理實一體化的授課模式確實適合高職教育專業課授課,這也是德式職業教育的本土化,下一步將在汽車專業整體課程體系的改革上實踐探索,以適應目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。
電話
微信掃一掃